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丰記書齋:胡適 ‧ 雷震 ‧ 殷海光 ─ 自由主義人物畫像,卷一小結


前言

「丰記書齋」可以說是丰記展店後第一個欄目。希望藉由摘要書籍,找回被遺忘的知識。書本是智慧與言論的結晶,一本好書值得長存,箇中的內容文字更是值得一再咀嚼品味。




書本簡介

.1 書本封面


這次書齋帶來第一本書是:《胡適 ‧ 雷震 ‧ 殷海光 ─ 自由主義人物畫像》

作者簡要:
張忠棟,出生於1933年的漢口市,隨國民黨政府來台。就讀台南二中,台灣大學歷史學系、歷史學研究所,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歷史學博士。而後任教於台灣大學,並兼任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。於1999年逝世於台大醫院。張忠棟主張自由主義,要求當時國民黨政府貫徹民主憲政,另一方面聲援當時的黨外民主活動,在台灣民主化浪潮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
書本大綱:
本書是作者以自由主義學者的角度,詳述3位自由主義思想家的思想與經歷的書籍,出版於1990年,正好適逢胡適百歲冥誕。卷一主要提及胡適與殷海光,內容敘述了國民黨早期威權統治時,胡適與殷海光對於自由、民主持有的異同看法。卷二內容為雷震與國民黨政府間的關係離合。卷三再讀胡適駐美日記、雷震入獄前日記以及殷海光的一篇文字記錄。




卷一內文 ─ 胡適與殷海光,兩代自由主義者思想風格的異同

從作者自序開始,大略可以看到胡適對於自由主義的觀點有趨於保守的傾向。早期五四運動時期,胡適主張全盤西化,用民主與科學改造中國,與白話文運動的推行,的確對中國造成不小的改變。而在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,身任中央研究院院長,也參與《自由中國》的發行,擔任發行人。在雷震被捕後,多有論者認為胡適在營救雷震的工作上未盡全力,以致於雷震入監服刑10年。不過,史料也告訴我們,胡適絕對不是沒有在蔣總裁(蔣介石時任國民黨黨主席,又被稱為蔣總裁)面前替雷震求情,而是蔣總裁執意要維持原判的刑度。

殷海光小胡適30歲,在面對國民黨丟掉大陸的時候受到很大刺激,認為國民黨必須要改革才能對抗共產黨,他主張民主自由,並且經常投刊《自由中國》,對於國民黨的批評非常嚴厲。真正和胡適有言論上的衝突,是吳國楨事件。吳國楨當時仍是國民黨政府駐美官員,公開發表文章批評國民黨的特務統治,並指出當時擔任保安司令部司令時對於各種審判都不能作主,主要皆是蔣氏父子在做最後決定。此舉讓胡適非常不以為然,胡適指出吳擔任保安司令部司令時,各種審判文章上頭皆有吳的官印和簽名,吳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。之後吳與胡又是一陣文字上的攻防。這些一來一往的文件殷海光都有收到原稿,他認為吳國楨批評的是蔣氏父子,而不是自己的國家,沒有胡適說的公務員批評政府的問題。這是其中一個殷海光與胡適的思想出入。



1.關於政治與經濟

胡適與殷海光雖然都是自由主義思想家,但是對於細節的實踐以及何者重要有不同的看法。胡適主張揚棄傳統,全盤西化,引入德先生與賽先生是必須且一定要做的。早期殷海光也是支持的這個觀點的,但是他更看重自由與民主在中國的發展。在國民黨敗給共產黨後,殷海光思想開始轉變,從原本右派全力支持國民黨的立場開始變成不認同國民黨,他認為國民黨戡亂其實是為了維護少數特權階級的利益,而不是為人民著想。他主張「政治民主」和「經濟平等」。

胡適大體上是同意「政治民主」的,即使他在疾呼改革上似乎沒有那麼積極。不過關於「經濟平等」,他是主張「經濟自由」的。在1962年胡適到過蘇聯,以及之後到美國的見識,他看到美國工人收入好,可以買股票,成為小資本家。所以他大體上是贊同資本主義的。

不過真正讓殷海光在思想上又一次轉變是在讀到海耶克的《到奴役之路》,簡單說殷的結論就是在比較「政治民主」跟「經濟平等」孰輕孰重。若是「政治民主」高於「經濟平等」,就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,若是「經濟平等」高於「政治民主」,那便是走向奴役之路,第三種是兩者等量齊觀,一如當時英國工黨式的社會,但殷認為這也只是走向奴役之路的一個過程而已。所以在此之後殷海光揚棄了社會主義。


圖片來源:大公網

2.《容忍與自由》

最早胡適會寫這篇文章是發生了陳懷琪事件。起始是屬名陳懷琪者投書《自由中國》,一篇為《軍人也贊成反對黨》,另一篇是《革命軍人為何要以「狗」自居》,而後又收到陳懷琪中校去函《自由中國》否認投書,並控告《自由中國》偽造文書等罪,但事件演變到後來,發現投書筆跡和陳懷琪來函筆跡相同,明顯是一套政治陷害的計謀。而胡適在此時認為官司不能再打下去,如此對政府以及刊物都是傷害。並且希望《自由中國》改變編輯方針,要求投書都必須附上真姓名與真地址。同時也發表了《容忍與自由》一文。

《容忍與自由》一文主要大意是,他在宣揚無神論的思想過程中,受到了社會以及政府的容忍,讓他有宣揚思想的言論自由。比起歐洲宗教改革時的慘劇還好上很多。他感覺到自己所得到的容忍很大,所得到的自由也更多。因此他認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,沒有容忍,就沒有自由。

這篇文章刊載這個敏感的時間,胡適沒有講明是希望國家、社會容忍,還是自己容忍,其好友毛子水則替胡適說明,他認為胡適所說的「容忍」代表「克己」跟「守法」。之後胡適也大致同意毛的說法。然而殷海光對此有不同看法, 他認為要無權無勢的人容忍容易,有權勢之人難。自古至今,容忍者都是老百姓,被容忍的都是統治者。胡適不能因為社會對他的思想容忍而滿足,而應要以千千萬萬人不因思想問題被監禁甚至殺害為己任。

胡適在之後的演講中再度提到容忍的重要,並提出認為拿筆桿的人並非一定無權無勢,擁有政權者是會害怕書生的,因為白紙上寫出來的黑字也是一種力量,寫文字的人也是有權有勢的人。並說了:「不要把我們自己看得太弱小,我們也是強者。但我們雖然也是強者,我們必須有容忍的態度」。


書本-中國文化的展望

3.《中國文化的展望》

在雷震案之後,殷海光曾發表抗議文章,然而卻是遭到更多圍剿,指責他是偽自由主義者、政治煽動者,最後還被迫離開台灣大學,之後殷轉趨沈默。在雷震案後,殷海光寫了一本《中國文化的展望》。

胡適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很明確,也幾乎沒有轉變過。他認為西方世界充分運用科技文明,控制自然、改變物質來改進人類生活,進而把人們從愚昧迷信裡面解放出來,反觀東方文化種性制度、婦女纏足等陋習都顯現出不如西方進步,所以他主張必須大徹大悟承認自己不如人,之後再死心塌地的學別人。從最早1926年發表文章到1961年,始終沒有改變這種看法。

相較於胡適,殷海光在心境轉折上就顯得較曲折。原本殷是認同胡適學說的,但在國民黨失利後,他轉向希望國民黨改革,在面對「自由中國事件」後,他更開始反思中國文化如何應對西方思想。殷海光指出中國文化中確有落伍的地方,例如:重男輕女、階層觀念、泛孝精神以及輕實務,然而也是有偉大的道德原理,例如:信義的講求、義利的辨別、士志於道的情操以及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客觀精神。並進一步引用 Karl R. Popper 的話,說明民主自由的推行,必須和傳統配合,傳統是我們抹之不去的真實基礎,它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。應當重整中國道德,並與西方德目整合。



小結

以上是本書的卷一摘要,雖然盡力用作者的寫法去重現,但是仍不能保證達到完整文意的呈現。希望這個摘要能夠吸引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閱讀原文,並且針對相關有興趣的類名多做研究,之後也將會有卷二卷三的書摘,讀者可以期待一下(笑)。也歡迎在留言區提出真知灼見。


參考資料:
台大教授張忠棟 堅持台灣獨立